查看完整版本: 西汉的“积极不干预”论争

风雨声中 2007-5-31 22:17

西汉的“积极不干预”论争

 公元前87年,一生起伏跌荡的汉武帝去世,刘弗陵继位,是为汉昭帝,改元始元。武帝好功名征伐,虽然张扬了汉朝的威名,也耗尽了国家的财富,他晚年也对此有所悔悟,所以开始重新恢复休养生息的政策。昭帝继位时只有八岁,由于有持重的霍光(大将霍去病的异母弟)和金日磾(匈奴王子)辅佐,汉朝的国家政策稳定收敛,继续休养生息,百姓的生活渐渐改善。



“昭帝世,国家少事,百姓梢益充实”。六年后,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召集各个郡国的贤良文学之士六十多人来到长安,向他们垂询各地的民生疾苦。

  询问疾苦时,却又发生了一次关于国家政策的讨论,非常重要。当时西汉的首辅和次辅分别是霍光、金日磾,丞相是田千秋,御史大夫是桑弘羊。自从汉武帝晚年恢复休养生息政策,政府减弱了对民间经济的干预,放宽民间生产和商业流通的空间,类似“积极不干预”。有这个宏观背景,来长安的六十多位贤良文学们就又提出一个请求,希望朝廷能让多一步,终止“盐铁均输”政策。

  甚么是盐铁均输呢?还要从汉武帝说起,他是个闲不住的人,“内修法度,外勤远略”,导致国库空虚,财政赤字惊人。特别是对北方匈奴大规模开战后,山东水旱,破产的农民四处逃难,全靠政府来维持,政府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怎么办?元狩四年(公元前115年),张汤得到武帝同意,开始改革盐制,国家收回盐的专卖权。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要买盐去超级市场便利店就可以。但在古代,因为商业网络原始,产盐地限制大,而盐又是生活必需品,所以做盐生意就像今天做地产生意石油生意,是暴利行业。汉朝政府决定在这个领域宏观调控,不准富商大贾自行买卖,防止私人垄断,把这部分利益收归国有,统一用官家的器具煮盐。有人胆敢私自煮盐的剁掉左趾,没收工具。

  这就损害了原先那些富商的利益了。好办,国家就让他们来政府做事,做“吏”,类似有实权的公务员,专门负责盐铁专卖事务。商人摇身一变就成了政府部门的官员。如此一来,有了盐铁的利润,政府的财政危机也就缓解了,这些商人感觉也很良好,因为有了政府做靠山,他们可以随便提高盐铁价格,强迫民众购买。民间又乱了。

  元封初年(公元前110年-前105年),桑弘羊担任大农,他提出,盐铁专卖虽然已经收归国有,但实际上还是掌握在各地的利益集团手中,他们相互逐利,供应和价格起起伏伏,市场混乱得一塌糊涂,盐铁从一地卖到另一地,费用大大超过成本。所以,桑弘羊奏请汉武帝,在大农之下增设数十个执行官,分派各地,代表中央政府统一负责盐铁项目的转运交换。

  张汤和桑弘羊的前后政策合在一起,就是“盐铁均输”政策。

  二十多年后,来到长安的这六十多位贤良文学们就向新的皇帝提出,希望能终止这项政策。他们的论点就是一句话:“无与天下争利”,盐铁是民间利益,政府不应该出手争夺。有意思的是,他们并不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而是从社会学角度提出这点意见。

  “治人之道,防淫佚之原,广道德之端。末利而开仁义,毋示以利。然后教化可兴,而风俗可移也。”贤良文学们从儒家的思想提出重仁义轻利益的建议,他们认为盐铁专卖代表一种对利益的占有,政府的角色本应该是教化民风,但却从民间夺取这些利益,破坏了自己的形象,上行下效,会对民风的纯朴造成损害。他们认为,如果民间看到政府执着于利益而不是道德,那么就会放弃对道德的坚持,追逐经济利益,从纯朴变为贪婪,从贪婪变为不务正业和奢侈,最后造成整个社会的败坏。

  桑弘羊和田千秋代表政府的立场和贤良文学们辩论,他们说,西汉政府目前面对的直接问题是匈奴的威胁。为了保护汉朝的生产不受破坏,政府需要修建边塞和烽火台,以及屯戍军队的营地,这些都需要钱。把盐铁均输政策终止,国库的钱从哪儿来?

  书生们的回答有些纸上谈兵。他们说,古代的圣明君主从来不靠军队,他们用仁义来归化人,用道德来感染人,国民信服,也得到外国人的尊敬。“善克者不战,善战者不师,善师者不阵。王者行仁政,无敌于天下。恶用费哉?”真正的高手不用战争,懂得战争的高手不需要军队,懂得军队的人不需要真刀真枪你死我活。有了仁政就能天下无敌,根本用不着军费。今天看来,书生们的话实在太天真。

  桑弘羊又说,国家需要发挥宏观调控的功能,管理天下的供需关系,促成统一的市场,让商品的流通和交易得以完成,这样财政才能平衡。如果政府甚么都不做,不带领人民生产和交换,那就算自然物资再丰富,也无法供应人民的生活需要。贤良文学们则回应说,人的需要是被鼓励出来的,本来只要做好农业生产,人民就可以吃穿不愁了,工商业只会提供一些不必要的额外消费品和奢侈品。这些奢侈品让人变贪婪。所以政府坚持盐铁均输,一定会成为民间堕落的诱因。

  这个辩论越来越复杂,从盐铁均输谈到农业生产,谈到对商鞅晁错这些历史人物的评价,谈到汉朝的国防问题,谈到儒学的价值和地位。集中反映了西汉时期政府应该扮演甚么角色——是注重道德,还是注重功能——的全面论争。

  最后,汉昭帝还是采纳了桑弘羊和田千秋的建议,不终止盐铁均输政策。到了后来的宣帝、成帝、元帝几朝,才做了修订甚至是暂停。但终究因为这对中央政府的财政太重要而无法终止。

  汉宣帝时,桓宽根据公元前81年盐铁会议的文献,进行加工和概括,“推衍盐铁之议,增广条目,极其论难,着数万言”,成《盐铁论》60篇。《盐铁论》内容涉及当时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也反映了当时一定的社会面貌,是研究西汉后期历史的重要史料。直到今天,还能对看待政治经济问题有所借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汉的“积极不干预”论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