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HTPC 源动力
DVD现在已经算是个普及的东西了,一般的碟友对于DVD的各种技术细节也都能说个七七八八,比如视频采用MPEG-2编码啦、最高码率10.08M/s啦、最多容纳8条音轨啦等等。可是往往有些最基本的东西却没多少人能说清楚,就比如说画面分辨率吧。对于NTSC制DVD,很多人都知道其画面分辨率是720*480像素,但如果你仔细想想,就会发现有点问题:720:480=3:2,既不是4:3也不是16:9,那我们看到的画面怎么会是比例正确的4:3或16:9呢?
最容易想到的一个解释大概是:这720*480是大家以讹传讹吧?DVD的分辨率应该是720*540(4:3)或者960*540(16:9)吧?用PowerDVD截下来的图片可都是这样的尺寸啊。
并非如此。720*480的确是DVD画面的标准分辨率,这是毫无疑问的。PowerDVD的截图不是这个大小是因为设置的关系。PowerDVD的截图功能有两个选择:按照影片原始大小,或者按照播放窗口大小。一般来说我们播放DVD时,为了始终保持图像比例正确,在PowerDVD里都会选中“保持画面比例”,截图的设置也是设为按照窗口大小。所以这样截下来的就是播放的窗口尺寸而不是原始的画面尺寸。要想得到原始画面,我们应该在截图选项中选择按照影片原始大小。这样无论什么DVD,1.33:1的、2.35:1的、可变形的、不可变形的,截出来的就全都是720*480的图像了。但是,仔细观察这个720*480的画面就会发现:它的比例是不正确的,也就是说,它在水平方向上是拉长的——什么?你截的图正好相反,是水平压缩的(图1)?
那你肯定是截了一幅变形宽银幕的画面。为了简单起见,我们这里只讨论不可变形的4:3全屏画面。现在你看到画面是水平拉长的了吧(图2)?
因为原始画面是水平拉长的,所以PowerDVD播放时要在垂直方向进行拉伸,这样才能得到比例正确的画面,也使得不可变形画面按照播放窗口大小截出来是720*540像素(图3)。
那么,为什么原始画面要做成拉长的?做成比例正确的不是更方便吗?电脑播放器可以方便地进行拉伸,DVD机和电视又是怎么实现拉伸的呢?其实,原始画面做成“拉长”的,正是为了适应视频系统的要求,使其不用进行拉伸就可以得到比例正确的图像。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让我们先从像素说起。大家都知道像素是组成图像的基本单位。一般的概念里像素都是方方正正的,电脑显示器上也的确是如此,每个像素都是一样宽一样高的。但是在视频业界可不是这样,我们经常会遇到长方形的像素。其实在模拟电视上讨论“像素”是不合适的,因为它的图像是由扫描线构成的,所谓的像素其实是扫描线上的取样点。但为了方便讨论,我们可以借用一下像素的概念。播放NTSC制DVD时,电视像素的高宽比是11/10,也就是每个像素都略显瘦长(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水平方向上的取样要比垂直方向上的取样更密集一些)。
为什么会有瘦长的像素?这是由数字视频技术标准决定的。 从视频业界的角度来看,目前的数字视频格式,包括DVD、DV、VCD、SVCD、数字电视等所有实际应用的格式,都是为了通用性而设置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晚期数字视频技术诞生的时候,已经有了大量的模拟视频设备和素材。如果下一代的数字设备和这些已有的设备全无关系而且要把老设备完全扔掉的话,那真是巨大的浪费。因此数字视频技术标准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了和以前模拟设备的兼容性,以及对模拟素材的数字化。
当时的模拟电视制式主要有PAL、SECAM以及NTSC,为了统一标准以及降低设备成本,人们需要制定一个统一的取样率标准对各种制式进行数字化。这个取样率被定为13.5 MHz。我们知道对于NTSC制式,可以认为是相当于每秒钟扫描29.97帧图像,每幅图像由525条扫描线组成。这样每条扫描线的时长就是1/(29.97*525)=63.5微秒。但是这63.5微秒并不能全部用来搭载图像信息,因为要有大约10微秒用于回扫和同步信号,实际可以搭载图像信息的时长只有约53.3微秒。对于13.5 MHz的取样率,这53.3微秒的取样数是多少呢?53.3*13.5约等于720,每条扫描线有720个取样,这就是水平分辨率720像素的由来(图4)。
那么垂直方向上是如何取样的呢?很简单,就是按照有效扫描线的数量来取样。NTSC制式虽然总共有525条扫描线,但用于显示图像的有效扫描线只有486条(其它的也是用于回扫和同步),所以垂直方向上应该就是486个取样。不过486这个数字不零不整,而MPEG-2对画面是按16*16像素的宏块来处理的,如果取样数能被16整除会很方便。因此在垂直方向上裁掉6个像素而只保留480个像素,这就得到了NTSC制式720*480的画面分辨率。
可是,前面说了NTSC制式的像素高宽比是11/10,720/1.1/480也并不等于4/3,还差了3%左右啊。的确是这样。首先,垂直方向上为了处理方便而截掉了6个像素,其次,在水平方向上,前面说过每条扫描线的时长为53.3微秒,可是这里面还有一些时间消耗在了信号的上升和消隐上,真正的有效时长是52又2/3微秒,所以每条扫描线的实际有效像素只有52又2/3*13.5 MHz=711个。剩下的9个像素可以用来搭载图像信息,不过在CRT电视上它们一般都放不出来。所以,假如有一部“理想电视”能把所有该有的扫描线都放出来(一般家用电视做不到这一点),它所显示的画面就是711*486像素。但因为技术规范规定了垂直方向只能有480个像素,所以为了保持比例正确,水平方向也只能用上704个像素(704/1.1/480=4:3)。也就是说,在技术规范所规定的720*480的画面中,应该只用中间这704*480的一块来显示画面,左右各8个像素用黑色补足(图5)。
听起来很复杂吧?不妨这样想一下,现在有一幅640*480的标准4:3画面(图6)。
要怎样处理它才能在电视上得到最佳的图像呢?由于水平方向上需要720个像素,所以我们要把640变成720。这有几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用黑色在左右两边各补上40个像素。这样得到的图像在电脑上直接观看左右两边都有黑边,但中间的图像部分比例正常(图7-1)。
而在我们上面所说的“理想电视”上一放,毛病就大了:由于像素是“瘦长”的,我们看到的图像不但左右有黑边,而且中间的图像也是水平压缩的(图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