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揭秘:杨家将是半真半假 穆桂英纯属子虚乌有
[打印本页]
作者:
Nothing
时间:
2007-6-6 13:21
标题:
揭秘:杨家将是半真半假 穆桂英纯属子虚乌有
据报载,曾统领欧洲盟军战胜法西斯德国的蒙哥马利元帅(英国人)60年代初访问中国,外事活动之余,他对中国方面安排他看的一出京剧《杨门女将》大惑不解,通过翻译,蒙翁提出质疑,认为女人当元帅不可能。中方工作人员年轻气盛,同时也因为对杨门女将故事深信不疑,遂回敬了一句:“怎么不可能,你们的女王不就是三军统帅吗?”事后这位工作人员受到了严厉批评。很显然,除了犯有外交礼仪上的错误以外,这位工作人员还和成千上万的中国人一样,相信杨门女将于史有证,从而不知不觉地进入了一个误区——
杨门女将系从《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及《杨家将》二书附会而来,主要人物有佘太君、王怀女、穆桂英等。这些人物中有的因为艺术形象塑造得好,深为老百姓所喜爱,但考诸正史,却都属“子虚乌有”者流。
为了说明《杨门女将》,我们不妨先来看看“杨家将”。
杨家将半真半假扑朔迷离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杨家将的谱系是这样的:
第一代,金刀令公杨继业,继业有八个儿子,其中第六个儿子名杨延昭,又名杨六郎,六郎生子名文广,文广之子名宗保,宗保生子名怀玉。
这些印象都可靠吗?
我们的看法是:
(1)杨继业历史上真有其人,但民间盛传的他与潘仁美之间的恩恩怨怨却大多是假的,不妨以史为证。
《宋史·杨业传》:“杨业,并州太原人。……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宋)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以西上阁门使、蔚州刺史王侁,军器库使、顺州团练使刘文裕护其军。……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朝廷止令取数州之民,但领兵出大石路,先遣人密告云、朔州守将,俟大军离代州日,令云州之众先出。我师次应州,契丹必来拒,即令朔州民出城,直入石碣谷。遣强弩千人,列于谷口,以骑士援于中路,则三州之众保万全矣!’ 侁沮其议曰:‘领数万精兵而畏懦如此?但趋雁门北川中,鼓行而往!’文裕亦赞成之。业曰:‘不可!此必败之势也!’ 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避敌,当为诸公先!’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业,太原降将,分当死,上不杀,宠以连帅,授之兵柄,非纵敌不击,盖伺其便,将其尺寸功以报国恩。今诸君责业以避敌,业当先死于敌!’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陈于谷口,自寅至巳。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有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俯膺大恸,再率帐下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极,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杨业与潘美(小说家笔下作“潘仁美”)并非有仇。陈家谷口逼杨业进军,后又将接应部队撤走的人是王侁而非潘美。按《宋史·王侁传》,王侁字秘权,开封浚仪人,其父王朴,曾任后周枢密使,因上筹边之策而名噪一时。王侁虽系名门之后,本人也有战功,但其为人“性刚愎”,“以语激杨业,业因力战,陷于阵,侁坐除名,配隶金州”。
作者:
Nothing
时间:
2007-6-6 13:21
那位在小说家笔下坏透了顶的潘仁美(潘美)并没有那么坏,至少,他在陈家谷口并没有算计杨业,更没有像通俗小说或电视剧里所描写的那样,按兵不动,射杀杨七郎。倘若说他在这次战役中有什么过失的话,那也仅是因为他误信了王侁之言而已。
惟其如此,所以,宋太宗赵光义在事后处理参战人员时,仅把潘美降三级使用,而对负有主要责任的监军王侁则“除名,隶金州”,刘文裕“除名,隶登州”。
(2)杨业共有七个儿子,而不是八个。
小说《杨家将》和电视剧《杨家将》中,杨业共有八个儿子,这也不完全对。据《宋史》记载,杨业共有七个儿子,他们是:
杨延朗、杨延浦、杨延训、杨延环、杨延贵、杨延彬、杨延玉。
其中杨延玉随乃父征战,于陈家谷口一战殉国,其余六子,延朗为崇仪副使、延浦、延训并为供奉官,延环、延贵、延彬并为殿直(官名)。
这七个儿子除杨延玉战死外,余皆善终。并无流落番邦、身死奸臣之手一说。
(3)杨六郎应为杨大郎,杨宗保应为杨文广。
在“杨家将”的传记中,杨府男性主角,除了老令公杨继业以外,最有名的就是杨六郎和杨宗保这父子二人了。
这两个人物也非历史之本貌。
杨六郎者,杨大郎之谓也。他是杨业的儿子杨延朗(后改名为杨延昭),这没错,但他却并非杨业的第六个儿子,而是长子,他卒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宋史》上说他:“智勇善战。所得赏赐悉犒军,未尝问家事。出入骑从如小校。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遇敌必身先行阵。克捷推功于下,故人乐为用。在边防二十余年,契丹惮之。”
杨宗保,应为杨文广。
《宋史》记载,文广系杨延昭之子。他字仲容,“以班行讨贼张海有功,授殿直”,北宋赫赫有名的范仲淹宣抚陕西时“与语奇之”,曾把他收为部下,后又随狄青南征,最后官至定州路副都总管,迁步军都虞侯。
“杨家将”既然半真半假,扑朔迷离,那么“杨门女将”呢?
作者:
Nothing
时间:
2007-6-6 13:21
标题:
“杨门女将”纯属子虚
中国古代虽然向有“男尊女卑”的传统,但女将女帅倒也并非没有。
据《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记载:王莽新王朝天凤元年(公元14年),山东琅琊就出了个奇女子,此人名吕母,后来成为统领一方的女将军。《后汉书》上说:“吕母之子为县吏,犯小罪,宰论杀之。吕母怨宰,密聚客,规以报仇。母家素丰,资产数百万,乃益酿醇酒,买刀剑衣服。少年来酤者,皆赊与之;视其乏者,辄假衣裳,不问多少。数年,财用稍尽,少年欲相与偿之。吕母垂泣曰:‘所以厚诸君者,非欲求利,徒以县宰不道,枉杀吾子,欲为报怨耳。诸君宁哀之乎!’少年壮其意,又素受恩,皆许诺。其中勇士自号猛虎,遂相聚得数十百人。因与吕母入海中,招合亡命,众至数千。吕母自称将军,引兵还攻,破海曲,执县宰。”
吕母以后,有名的女将还有隋末唐初的平阳公主。据《新唐书·诸帝公主传》记载,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时,平阳公主逃到户县,散家财招纳南山的亡命之徒,得到好几百人以响应李渊。又派遣家奴马三宝招降义军领袖何潘仁,与他合兵一处,攻克户县。接着又陆续收降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人,连克周至、武功、始平等县。“勒兵七万,威振关中”。
李渊渡过黄河以后,平阳公主领精兵一万与李世民会师渭北,并开设幕府,俨然行军主师“分定京师,号‘娘子军’”。
这些都是见诸信史的。
十分遗憾的是,在小说和电视剧里轰轰烈烈的“杨门女将”,正史中却连点影子都没有。
《宋史·杨业传》中只收录杨业及其子延昭等七人,和其孙文广一人,并无一字提及女眷。
倘若杨门女将确曾有过的话,那么,专收“义妇节妇”之事迹的《烈女传》也会记载。
但我们仔细地查找了《宋史·烈女传》,该传共收近40名“奇女子”,她们是:
朱娥、张氏、彭列女、郝节娥、朱氏、崔氏、赵氏、丁氏、项氏、王氏二妇、徐氏、荣氏、何氏、董氏、谭氏、刘氏、张氏、师氏、陈堂妻、节妇廖氏、刘当可母、曾氏妇、王袤妻、涂端友妻、詹氏女、刘生妻、谢泌妻、谢枋得妻、王贞妇、赵淮妾、谭氏妇、吴中孚妻、吕仲洙女、林氏女、童氏女、韩氏女、王氏妇、刘仝子妻。
没有一个人出自杨门。
“杨门女将”纯属子虚这一事实告诉我们,千万莫把文学当成历史。
欢迎光临 编程开发论坛 (http://bbs.lihuasoft.net/)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