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秦始皇、朱元璋的相貌
[打印本页]
作者:
风雨声中
时间:
2007-8-4 10:52
标题:
秦始皇、朱元璋的相貌
“文革”后,全国统编的中学历史教科书经历了几次修改,编写者为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不仅文字优美,而且在文字间插入不少图画,以求达到图文并茂的教学效果,编写者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但在编选图画时,有不少的画片确实让人值得深思,本文限于篇幅我只想就其中的两幅人物画面作一番叙述与讨论,以唤起编写者注意。
教材中所选的秦始皇的图片让人过目不忘,画面中的始皇帝穿着考究华贵的帝王服饰,方面高鼻、器宇轩昂,挺拔如塑像,目视苍穹,可谓是英武潇洒、相貌堂堂,这就是所谓的秦始皇冕服图。
事实上,历史上秦始皇并没有留下任何图像,教材中及其它书籍中所用的这幅秦始皇的图片,是现代人为填补对秦始皇的敬仰,根据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所推演出来的。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画了从西汉至隋朝的十三朝帝王的画像,其中有开国帝王,也有亡国之君,但唯独没有“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的画像,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估计原因可能用两种,其一是因为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或许是阎立本劳思竭虑而不得其神,只好黯然作罢,其二是秦始皇在历史上焚书坑儒,遭到了读书人的否定,为此阎立本也就没有给秦始皇像。那么秦始皇的冕服图又从何而来呢?学术界大多认为是根据晋武帝司马炎的画像推演而来,画中的秦始皇挺腰站立,嘴角紧闭,双目有神。其实在历代画家的眼中历代开国帝王都是方脸、高鼻、垂耳,似乎他们生来就是一幅帝王相。
当然帝王画像本身只能是一件艺术品,古代没有摄影艺术,绘画水准又不高,距今愈是久远的帝王,后来的画家也只能依据其历史业绩,进行艺术的想像,再融进对帝王长相的迷信色彩的因素,所以帝王的画像并不是一个人真实的面目。那么真实的秦始皇长相到底如何呢?我们也只能依据文字资料进行大胆推究,推究的结果有两种,一种是奇丑无比,一种是娇健魁伟。
据《太平御览》记载:“秦始皇名政,虎口、日角、大目、隆准,长八尺六寸,大七围。“根据《秦史稿》记述,秦制的一尺相当于23.1厘米,秦始皇的身高应该是1.98米,“虎口、日角、大目、隆准”就是雍容轩,是相书中典型的帝王之相,这种记述把历代开国帝王格式化、脸儿谱化。似乎凡是开国帝王长相都是一样的,缺乏说服力。
被誉为“史家绝唱”的司马迁的《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中,有关于秦始皇长相的文字记述,当然司马迁也没有见过秦始皇本人及其画像,他是引用了尉缭的话语。尉缭是战国未期大梁人,为实现个人的远大报负,来到强大的秦国游说,帮助秦始皇密谋计策,使秦国灭了六国,实现了统一大计,因其功勋卓著被秦始皇封为国尉,故称尉缭,尉缭经常出入秦始皇左右,他对秦始皇的长相应该是十分清楚的,他提供的文字材料应该是真实可信的,否则追求史实的司马迁也不会轻易引用他的言辞。况且秦始皇处在风云变幻的时期,一生屡遭谋杀,行踪诡秘,为了个人安全的考虑,当时是不会有太多的人知道秦始皇的长相的。
尉缭是这样表述秦始皇长相的“缭曰: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史记.秦始皇本记》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表述,挚鸟膺就是医学上的鸡胸,是软骨病的一种,又称为佝偻症,发病的原因是因为缺少维生素D及钙所致;蜂准就是马鞍鼻,鼻梁凹陷;豺声就是气管炎;长目就是马目,眼球突出的病状。由此推断秦始皇患有严重的生理缺陷,帝王之相不见了,变成一个丑八怪。秦始皇应该是这样一个长相,这应该是二千年前以严谨修史的司马迁的观点。
但事实上,后来的中国人无法从心理上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认为了不起的秦始皇应该是高大魁伟的大男子,一个生理畸形的人怎么能创造如此震撼世界的伟业,于是人们开始创造着秦始皇的长相。现代著名史学家翦伯赞在《秦汉史》中就以为秦始皇应该是英俊漂亮的,并根据史书记载,秦始皇一天读几百斤竹简,精力过人,称帝后还多次长距离出游巡视,所到之处立碑祭祀,公务活动日日频繁,这些都是非常人能胜任的,推断秦始皇体力强壮,有着陕西关中人,身材魁梧的特点。现代多数的学者均倾向于这种说法,他们根据秦始皇创下的业绩在心理上创造着秦的高大形象。但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是用感情、激情想象着秦始皇的长相,这些应属于文学艺术的范畴,历史学作为一门科学,讲究的是史实文字资料,不是推断、猜测,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拿破伦、列宁、斯大林、邓小平等人的身高都不应在1.60米左右,而应该是在2米左右,并且是身强体壮的大力士。
明太祖朱元璋的长相如何呢?十年前的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关于朱元璋的插图是奇丑无比,看了朱元璋的画像后给人带来的是恐怖,画面上的朱元璋脸很长,下巴像一个钩子向外突出,一脸麻子,还驼背。而现在的教科书中朱元璋的画像,慈眉善目,雪白的胡须,表情流露出的是温和、五官端正。与先前的朱元璋判若两人,两幅画像中的人有着天壤之别,两个人没有丝毫的联系,这让从事历史教学的先生们为难,更让众多不谙世事的学子们疑惑,莫非晚年的朱元璋整容啦!明史大家的吴晗先生在他的《朱元璋传》中,为读者在开篇就提供了四幅朱元璋的像,每幅刚好占据一个整页的位置。第一幅朱元璋身着朝服,端坐在龙椅上,形象丑陋无比,黑黑的大脸,额头与太阳穴高高隆起,颧骨突出、大鼻子、大耳朵、粗眉毛,一对眼睛鼓鼓的,发出冷酷的笑,宽阔的下巴比上额还长,两只手交换地放在袖筒内取暧,此画藏于故宫博物院。第二幅的形象与第一幅大体相同,是朱元璋穿着便装坐在一张简陋的椅子上,是一幅侧面画像,此幅收藏于南京明孝陵。第三幅的朱元璋强健威武,身着帝王服,精神饱满,目光有神的注视着前方,两只手稳稳地放在腿上,透着一股无可征服的帝王之气,此幅画像应该是中年时期的朱元璋,与前两幅的年龄差不多,此幅采自于中国历代帝后像。第四幅是年老时期的朱元璋,是半身像,似今天参加考试时用的标准照,像上的朱元璋身着龙袍,方面大耳,浓眉大眼,眼里透着慈祥的光芒,白胡须一副尊贵的长者画像,有神灵般的威严,让小人惧怕,让君子敬仰,此幅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由此可见吴?i对于朱元璋的长相是美是丑也是讲不清楚的,但吴?i把丑的两幅放在前面,美的两幅放在后面,表述了他一种倾向,是丑的可能性较大。
严谨的历史学家恪守文字资料,《明史.本传》关于朱元璋的记叙是“资貌奇伟,奇骨冠顶”。就是讲朱元璋的长相非常特别,属于十分丑的类型。在民间关于朱元璋的真实长相,流传着一则美妙、让人回味的故事,也就是通常所讲的野史。
说朱元璋登基称帝后,诏传天下的丹青妙手,为他画像。第一位画师十分认真,悉心描摹,画得惟妙惟肖,画出了朱元璋真实的样子,朱元璋看后龙颜大怒,双手将腰间的玉带往下重重一压,这是朱元璋要杀人时的习惯动作,就似关羽一瞪眼就要杀人一样,左右的卫士便把这个讲究实事求是的画工推了出去并斩首示众。
第二位画工吸取第一位画工的教训,把朱元璋画得英俊潇洒、气度非凡,朱元璋看后就更加生气了,认为画工在拍马屁,只会美化他,没有画出真实的他,就以欺君之罪,把画工推出去又杀啦!第三位画工从前二位画工身上吸取了经验,并悟出了被杀的原因,通过对朱元璋的心理揣度,发现朱元璋崇拜刘帮,就找来刘帮的画像认真研究,画像时只描摹了朱元璋的脸形,把朱元璋画得满脸和气,慈眉善目,同时又显威严沉稳。朱元璋看后十分满意赏了画工就让他回家了,然后命人临摹了许多张并分别赏赐给皇子及王公大臣,这就是最美的那两幅。
画工回家后,就根据记忆将朱元璋真实地画了出来,并把画保存了下来,这就是最丑的那两幅。
朱元璋的长相到底是美是丑呢?为此各方人士各抒已见,严谨的史学家从文字及画像中认为朱元璋应该是十分的丑陋的,而喜爱朱元璋的人往往也带着个人的偏爱从美的画面中为朱元璋进行辩护。他们翻阅明朝历代皇帝的画像,找到明代诸位皇帝都具有脸部较宽都是方脸、且虬髯,从遗传学出发,推理出朱元璋作为他们的先祖,长相一定也不会很差。甚至从朱元璋年轻时娶了有权有钱的年轻貌美的马秀英,推断朱元璋一定是英俊帅气的,如果真是长相奇异,脸形活像一个横摆的立体的 “山”字,马秀英断然也不会愿意的。
总之中学历史教科书串插图像无可诽厚,但在选材时要尊重历史学科学的一面,以文字史实为依据,遵守历史学的学科规律,不要只凭想象主观地去取舍历史,更不能把文学、艺术等同于历史科学,特别是现代社会中文学艺术通过影视传媒已渗透至社会的方方面面,历史学更要保持其科学性,在广大中小学生中通过教学澄清历史学与文艺间的差别,更不能想当然的随意更换教科书中相差甚远的图像,这样将会导致学生的无所适从
欢迎光临 编程开发论坛 (http://bbs.lihuasoft.net/)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