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PK韩信:牛吹得大当皇帝 牛吹得小被杀头
牛为什么会在天上飞?你如果问我,我一定不知道答案是什么,但是,你如果拿这个问题去考一个小学生的话,他们一定会这样回答你:“牛在天上飞,刘邦在地上吹。”
开始的时候,我还以为这是个顺口溜,后来想想却很佩服—那些没有看过《史记》的孩子的确说出了一个基本事实——刘邦把牛吹到了天上。
刘邦吹牛技术一流,不仅把牛吹到了天上,同时也顺便把自己吹到了皇位上。因此,刘邦的过人之处除了“能将将”,除了“幽默”等等之外,还有“吹牛”。刘邦是吹牛的集大成者,他的牛吹得自成一体,吹得出类拔萃,吹得空前绝后,吹得天花乱坠。
其实,整个汉朝就是一个吹牛不纳税的朝代,率先觉醒的一批豪杰都有吹牛的看门绝技,譬如张良,譬如韩信……然而,虽说吹牛无先后之分,但仍然有高下之别,一个人的吹牛水平会准确地反映出一个人基本的政治素质,同时也暗示了这个人的政治前景。
在很大程度上,韩信是个老实人,因为,他连牛都吹不好。
关于韩信,人们最为熟悉的是两件事,一件和无赖有关,一件和“漂母”有关。这两件事为汉语输送了两个成语—胯下之辱,一饭千金。
众所周知,韩信是淮阴人,据说,年轻时代的韩信有两大特征,一是贫困,一是无行。因为无行,韩信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不能被推荐做官就不可能领到俸禄,领不到俸禄就使他无法脱贫。同时,韩信又没有经商的才干,所以连基本的温饱都成了大问题。但韩信似乎一点也不着急,他的法宝就是坚持不懈地到别人家去蹭饭。时间长了,韩信就成了当地的著名瘟神,街坊四邻避之惟恐不及,谁愿意义务供养一个游手好闲的大老爷们呢?
自己村里吃了个遍,韩信就转移阵地,到附近的亭长家蹭,毕竟亭长是干部身份,需要注意影响,需要保持和普通百姓的血肉联系,以免将来民主测评时候有人画不称职票。开始的时候,亭长硬着头皮让韩信在家里蹭。但可怕的是,因为韩信实在找不到第二家可蹭饭的地方,所以在亭长家一蹭就是几个月。亭长有苦难言,却实在抹不开脸,只想等韩信自己觉悟,亭长的老婆却忍无可忍。忍无可忍,何须再忍?于是,亭长的老婆转换战术—改变吃饭时间,改变吃饭地点,提前做好早饭,将饭菜端到内室床上去吃。这下好了,韩信的脸皮再厚,也不好意思闯进别人的内室去吃饭吧?
实在饿得受不了,韩信就到附近河里去钓鱼。秦末的河流毕竟没什么污染,鱼还是有的。但韩信心里着急,越急也就越什么也钓不到。韩信的狼狈应该超乎我们的想像。
有一位漂母(就是老洗衣女工)看见韩信实在饿得可怜,动了恻隐之心,把自己准备的饭食拿出来让给韩信吃。韩信就这样厚着脸皮一连吃了几十顿,最后感激地对漂母说:“等我有了出头之日,我一定会好好谢你!”
后来,韩信跟随刘邦立功封侯,果然来寻找漂母,送了千金,此即“一饭千金”。此乃后话,不提。
这个故事虽然是韩信自己宣扬出来的,但应该具有相当的可信性。因为有韩信后来的确送去的千金为证。但下面这个故事就有点猫腻了,这个故事就是更为著名的“胯下之辱”。